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2年12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第三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指出,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

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在中国被称之为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

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

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为了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开展更有效的科普活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原国家科委的支持下,于1992年、1994年和1996年,进行了三次全国范围内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2001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科协在全国建立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观测网”,并于2001年和2003年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态度。

具体来看,中国公众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为12.5%,对科学观点的理解达到了30%,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为8%,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达到了46.7%。

这一结果,与欧盟原15国、日本和美国在2001年进行的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结果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从对于不同群体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较中发现: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发展不平衡,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地区、收入群体之间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城乡公众之间,科学素养水平差距很大。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还调查了中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以及不同群体公众获得科技信息渠道的差异。

2003年的调查结果再次表明:电视和报纸是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比例分别93.1%和69.5%,通过广播获得科技信息的排在第三位,为31.9%。

另外,中国公民通过亲友或同事获得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比较高,达到28.5%。对于农村居民,这一比例高达36.9%,城市居民为18.2%。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获得有关科技知识的公众比例高达21.6%,农村居民这一比例达到了29.7%。

中国公众通过因特网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仅有5.9%。城市(11.4%)和农村(1.3%)差异显著。

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对于科技传播的有效性和科学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的调查表明,公众对致富信息感兴趣的程度最高,达到83.1%,其次为健康与卫生保健(75%)、教育(69%)、科学新发现(57%)和新技术应用(56%)。

超过半数的中国公众(53%)对生产适用技术感兴趣,对医学新进展信息感兴趣的公众比例达到49%。

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调查分析发现,男性公众、年轻公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及待升学人员、文化程度高的公众对科学新发现和新技术的应用更感兴趣。西部公众对生产实用技术感兴趣的程度最高。农村公众比城市公众对生产适用技术更感兴趣。收入对公众对各种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影响不大。

公众的支持程度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决策部门在包括科技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决策中越来越重视公众的意见。

2003年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公众对科学技术研究持支持态度。大多数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在面对高新技术和新产品时,绝大多数公众相信政府。多数公众认为技术对环境既有好影响又有坏影响。多数公众认为应该利用自然。科学家的职业声望比较高。在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中,教师和医生最受青睐,其次是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科普工作。其后,在各部门、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科普场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设有科普专项经费,以支持科普活动。中国目前的科普经费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

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等,都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之中。

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相对集中型的。为统筹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科普活动,使各部门都重视科普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科技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1996年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为组长单位,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的国家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中央、国务院和群众团体中有关科普工作的部门组成。随后,中国各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联席会议制度,这对于有效动员各种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在国务院各系统中,各部委的科普职能都是依据其主要职能而展开的。

科技部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下设立了科普处。该处的职能是:起草国家科普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国家重大科普活动、完善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等。

教育部下设机构中,基础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师范教育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等依据自己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卫生部涉及到的主要职责有:开展全面健康教育、指导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实施、指导医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等。

农业部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部下设的科技教育司负责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业部还积极支持中国农学会的科普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虽是一个群众性科技团体,但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科学技术普及。建国以来,它通过组织科普活动,为中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明确规定了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它担负着科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的任务。

在中国科协机关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部,主管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

中国科协所属167个全国性学会,其中138个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成立于1979年。在22个直属事业单位中,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从事科普事业的有14个。全国已建县级以上科协2881个,学会65482个,企业科协10674个,大专院校科协328个,街道科协4191。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