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人来说,1995年无疑是个灾难年:1月17日凌晨,日本阪神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造成5488人死亡,34万人无家可归。而这一年,刚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这一年的日本人也许永远不会忘记这场地震,而这一年的人们也许就从此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Internet。因为这次地震后,人们首次利用Internet来向海外的亲人报平安,记者也开始利用Internet报道地震情况。正是这场地震,使得人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是如此神奇的事物。

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想那一年的历史时,我们会非常清晰地忆起Internet那夺目的光芒。尽管那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不知道http:∥指的是什么,甚至连@的发音也搞不清。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Internet展开好奇而又狂热的观察。

从好莱坞大亨到梵蒂冈教皇,人人都以拥有电子邮件地址为荣。英国的超级市场开通“互联网络”经营销售业务;各大学也开始与“互联网络”联网。在加拿大,克雷蒂安总理成了加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电脑网络的总理。而在美国,副总统戈尔也已投身于互联网的怀抱;共和党的新锐暨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还为自己的上网精心策划了一场公关活动。

很多跨国公司在这一年里都建立了局部的高速电脑网络。波音公司通过公司庞大的电脑网络协调该公司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工作的。而 IBM的客户则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订货。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件事,这一年的10月,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谋杀前妻案开始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这不仅仅是因为被告是许多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还因为此案由于审理过程全部电脑化,成千上万的人足不出户便可通过个人电脑看到整个审理过程。人们不但可以在网上互相讨论,还可借助网络将案情资料和画面调到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甚至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双方律师和陪审团发电子信,以表明自己对此案的态度和看法。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500万用户通过全球网络参与了审理过程。而当辛普森重获自由的时候,网上的声音更是喧嚣不已。

1995年的夏天,8月9日,仅成立16个月、未赢过一分利的网景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估计每股仅能卖到14美元左右,但开盘的情况却使人大吃一惊,原定于14美元的股票,居然一涨再涨,最后以71美元的价钱开盘,而且500万股转瞬即被抢购一空。对于克拉克和安迪森来说,这一天真是一个好日子。夜幕降临时,克拉克的身家已拥有5.65亿美元,而年仅24岁的安迪森拥有5800万美元,成为Internet 创造的第一批百万富翁。网景在这一天的出色表现从此带领着高科技股进入一种蒸蒸日上的境地。

网景在Nasdaq引起这股Internet狂潮时,微软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也开始于8月24日隆重登场。Windows 95在微软原来的视窗系统基础上,经过技术优化,运行更快,操作更简单,更具安全性;还附带了计算机联网程序(TCP/IP),计算机与电话的交互程序及由此形成的传真程序(WINFAX)和通信程序等。Windows 95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程序进入“微软网络”, 进而进入全球“互联网络”。 正是由于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才会使得Windows 95的推出最终大获全胜。

透过此事,“微软”开始看到Internet那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1995年12月7日,比尔·盖茨宣布:微软将把所有的计划和产品都重新定位到Internet上。在这一天,盖茨带领微软全面进入了网络战场。

回想1995年,真的应该算是互联网之年。对于互联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Java语言也在这一年里悄然登场。Sun微系统公司在这一年中推出了名称时髦、能使Web页活动起来的Java编程语言。

1991年,Sun公司的一个13人小组为下一代技术浪潮开发一种产品。 小组成员詹姆斯·戈斯林编写出了这种新的编程语言——Java。不过,这个小组由于始终无所建树,于1994年解散。

前景似乎暗淡无光。然而这时,Internet上的交通正变得异常拥挤,几名原来的小组成员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目标瞄准Internet?小组马上开发了一种浏览器——HotJava。它使原来静止不动的Web页可以展示活动的物体,通过浏览器在客户机上执行内容。它可以编辑生动的广告、自动记分牌、滚动的股市行情收录器,甚至栩栩如生的动画;还可以在一张统计表上加点小技巧。这些小的Java程序作为随时听候使用的工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今天,Java仍是网络空间最红火的东西,Java在Web方面的影响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比拟的。

不可否认,在这一年中,Internet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也给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于网络的“三无”性:无人管理、无指挥中心、 无主人,使得它在爆炸性扩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失去控制,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怪物”。25年前的设计者大概不曾料到,对付核战争的具有“三无”特点的互联网络一方面在为未来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塑造原型,另一方面也正带来种种祸害。在无人管理的互联网络上,似乎人们更容易为所欲为。

4月19日,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市联邦大楼倾刻间灰飞烟灭。169人死亡,无数人受伤,俄城变成一片鲜血和哭声的海洋。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爆炸案发生后不久,Internet的一个电子公告牌上出现了这样的信息:“制造一枚类似俄城爆炸案中所使用的炸弹,并不需要很复杂的原料……我们掌握了全部方法。你感兴趣吗?”信息发布者还详细描述了炸弹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甚至批评了俄城作案者的技巧不够高明,可以作深入的改进。而11月,加拿大警方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拆除了一枚可能造成致命伤害的炸弹,炸弹的制造者,一位15岁的少年称他是在Internet的指导下制成这一“产品”的。

1995年的年末,波黑、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国结束波黑战争,实现了全面和平。当现实生活中这本应早到的和平来临时,不知道互联网上的和平,什么时候能够来临。

●NSFnet恢复成为学术网络,美国大部分的主干网业务由互联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办理。美国主要基干网的业务通过互联的网络服务商按指定路由发送。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网络转变成一个研究网。

●1995年2月14日,被联邦调查局通辑的头号电脑黑客米特尼克的被发现行踪,随后被逮捕。

●香港警方为了搜捕一个计算机“黑客(hacker)”,除了本地的一个Internet供应商外,关闭了所有的Internet供应。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