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汇聚了我们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美好向往和愿景。它是一场数据变革,数据“所有权”和身份“自主权”将从大型平台回归到用户手中,互联网将更加平等,更加开放,更加符合群体利益。

无论是Web1.0还是Web2.0,用户的线上活动都依赖特定的互联网平台。即使在Web2.0时代,用户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但相关规则依然由互联网平台制定,用户缺乏自主权。而Web3.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拥有自主权。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Web1.0和Web2.0时代,用户对数字身份缺乏自主权。用户只有在互联网平台上创建账户,才能获得参与相应线上活动的数字身份,一旦销户则会失去权限。每创建一次账户,用户都要填写一次个人信息。不同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不同的账户体系,各账户体系规则不尽相同,用户需要管理诸多账号和密码。不同账户体系间相互独立,容易形成“孤岛”,不利于互联网生态发展,还会衍生出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而Web3.0将赋予用户自主管理身份 (SSI) 的权利。用户无需在互联网平台上创建账户,而是可以通过公私钥的签名与验签机制建立数字身份。为了在没有互联网平台账户的条件下可信地验证身份,Web3.0还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分布式公钥基础设施(DPKI)和一种全新的可信分布式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分布式账本是一种严防篡改的可信计算范式,在这一范式中,发证方、持证方和验证方之间可以端到端地传递信任。

其次,在Web1.0和Web2.0时代,用户对个人数据缺乏自主权。在大型互联网平台面前,用户个体相对弱势。面对“要么同意,要么不服务”的选择,用户只能同意个人数据被采集甚至被过度采集。如今,互联网平台高度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向用户提供通信、社交、网购、资讯、娱乐等各类服务。为了获取这些服务,用户不得不让渡数据主体权利。大量用户数据集中于互联网平台,一旦泄露,将对用户隐私造成危害。一些互联网平台还可能滥用技术上的优势,诱导用户,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和使用数据,并利用技术手段规避法律约束。

而Web3.0不仅赋予用户自主管理身份的权利,而且打破了中心化模式下数据控制者对数据的天然垄断。分布式账本技术可提供一种全新的自主可控数据隐私保护方案。用户数据经密码算法保护后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将身份信息与谁共享、作何种用途均由用户决定,只有经用户签名授权的个人数据才能被合法使用。通过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确权,数据主体的知情同意权、访问权、拒绝权、可携权、删除权 (被遗忘权)、更正权、持续控制权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最后,在Web1.0和Web2.0时代,用户在算法面前缺乏自主权。算法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算法可以进行独特的客户洞察,形成“千人千面”的用户画像,成为网络经济的制胜法宝。但近年来,算法滥用、算法作恶等问题日益突出。比如有些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获得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高;有些平台只推荐能带来潜在商业利益的产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而不是对用户来说最适合、最恰当的商品;有些平台滥用人性弱点,过度激励、劝服、诱导用户消费,使人们习惯“被喂养”,不自觉地对算法投放的产品沉迷;而算法的具体原理和参数只有运营企业的少部分人才能知道,易引发利益侵占问题;还有一些平台甚至利用算法作恶,推送低级庸俗的内容或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以扩大流量。

而Web3.0将大大提升用户在算法面前的自主权。智能合约是分布式账本上可以被调用、功能完善、灵活可控的程序,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的优点。当它被部署到分布式账本中时,其程序的代码是公开透明的。用户对可能存在的算法滥用、算法偏见及算法风险均可随时检查和验证。智能合约无法被篡改,会按照预先设定的逻辑执行,产生预期的结果。契约的执行情况将被记录下来,全程受监测,算法可审计,可为用户质询和申诉提供有力证据。智能合约不依赖特定中心,任何用户均可发起和部署,天然的开放性和开源性极大地增强了终端用户对算法的掌控能力。

同时,Web3.0是一场信任变革,信息互联网将演化为可信的价值互联网,并衍生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分布式经济、分布式金融。它是一场组织变革,企业的痕迹或将被“抹除”,没有董事会,没有管理层,没有公司章程……仅依靠算法就可开展各类业务活动,“无组织形态的组织力量”将成为经济系统的内在驱动。它是一场体验变革,互联网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个性化。通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扩展现实(XR)、可穿戴设备、人机接口等形式,人们可在立体全息的空间中,真实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交互感、沉浸感和参与感。它是一场社会变革,覆盖社交、娱乐、生产、消费、商务……各类模式或将被重构并赋予新的内涵。它还可能是一场生产关系变革,用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的线中拥有自己的“灵魂”,在社区中自下而上地聚集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社会”。

但归根结底,它是一场基础性的技术变革,涵盖产业互联网、芯片、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密码技术、虚拟现实、生物工程等各类前沿技术,被称为“寒武纪创新爆炸”。有人认为这种根本性的转变可能需要25年~30年时间,但也有人认为,转变已经开始。

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加快Web3.0布局。“+Web3.0”俨然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个风口。“社交+Web3.0”“娱乐+Web3.0”“商务+Web3.0”正逐渐成为潮流。2021年,扎克伯格将脸谱网(Facebook)改名为元(Meta),宣布将在5年内把科幻小说中描绘的终极互联体验搬到现实世界,将Meta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推特已经在自己的主产品上设置了各种关于Web3.0的应用。谷歌在官方博客中表示Web3.0热潮就像10年前互联网的兴起,并在2022年5月组建Web3.0团队,大张旗鼓进军Web3.0。

Web3.0浪潮不仅发生在桌面端,在移动端也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应用层方面,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已经远远超过100万个,并诞生了边跑步边赚钱的Web3.0应用(StepN)、开源的以太坊钱包(Metamask)等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用户量的产品;在偏基础层方面,Web3.0钱包项目(相当于App Store)已经超过95个,公链项目(相当于苹果操作系统)高达127个。从公链、钱包、DApp,到DApp Store,再到Web3.0手机软件、Web3.0手机,一整套体系或将改变手机生态,甚至颠覆目前的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关注并探索移动Web3.0的开发和应用。例如2022年6月,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发布了新版本的Web3.0手机,这款手机内置了一个加密硬件钱包,便于用户在以太坊上购买和存储加密货币和NFT资产,同时,还尝试通过“加密货币+NFT+VR+手机”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空间,打造一款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元宇宙手机。

Web3.0创新已成为各国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发展方向。2022年3月9。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